潮语古音考正(43)
2024-05-04 上午 10:32   作者:卢放民   
分享

  庣字上古为透纽二部交三部,潮语读为[胎妖2]和[胎乌2]。前音为二部的韵,后音是三部的韵,三部的字入[乌]韵,像牟、茂、靠、(上竹下奥)[乌5]、叟、懋、贸、杜、愁等,二部字则不然。由于两韵部关系极近,故有此合韵。像“周”字就是这种情况;再如晁读若窈,窈属三部,读若朝,朝属二部;朝与受是谐声字,皆为舟省声,朝在二部,受隶三部。这就是庣的两个读音在音韵学的依据,但并非通例。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制定了新的容量标准。并且制作一个上是斛,下是斗,左耳为升,右耳为合的标准器具,名为斛,此物今仍在台湾。对于此物,《汉书·律历志》谓“其法用铜方尺,而圜其外,旁有庣焉”,关于“庣”的注释①不满之处也;②过也。用它的第一个音读,即便有注释,相信要弄懂这段话的意思也非易事。若将庣读为[胎乌2],则潮人理解起来就容易了,是说“旁边庣[胎乌2]有一块[哥窝2]出来”,也即它的壁有凸出之处。回过头再看前面庣的两个注释,它们是从不同的视角作出的。注①是从里看,由于壁的凸出而多出一个小空间,使得原本可以填满这个器具的东西,因这个空间而不充满,故释为“不满之处”。注②是从外看,凸出之处明显超越它的壁,而释为“过”。再用这个古音读段玉裁的话“斛旁有庣,谓斛中有宽于方尺之处,庣旁者,谓方一尺而又宽九厘五毫也,不宽九厘五毫,则不容十斗”,其意大白。作为标准容器的斛,若没有这个“庣[胎乌2]”的小空间,就无法达到十斗的容量,这是经过精确计算的。潮语今仍沿用,如:“块地四方斗[多欧2]底[多挨2],边头庣[胎乌2]一块囝正好利用作厨房厕所。”“她双目比别人庣[胎乌2]。”“他手顶庣[胎乌2]块肉,是因为当年骨折无接正。”有潮音字典用“土”字,失之。段玉裁云:“庣字不见于许书,今按即窕之异体。窕训肆则为过乎方尺;训间则为方尺又宽九厘五毫;从广与从穴同也。”如果庣字没有被废,潮语宜用“庣[胎乌2]”,因其笔画少。

1

  俗语“庣[胎乌2]目”、“庣[胎乌2]目金鲤”,常用作眼睛大且眼球较为突出的人的绰号。

  “目庣[胎乌6]庣[胎乌2]”,形容生气的样子,如:“无人欲合[哥亚4]她去,气到伊目庣[胎乌6]庣[胎乌2]。”

  “庣[胎乌2]出”,凸出;凸起。其反义词为“(左韋右内)[娜庵4]入”。如:“这幢楼最顶层庣[胎乌2]出部分属违章搭建。”“甲亢病会导致患者双目比正常庣[胎乌2]出。”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由南粤古驿道网补充。)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何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