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实拍:中国55处世界遗产,在家一次逛完(四)
2020-02-28 下午 02:20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公众号“文博圈”   
分享

  全景实拍:中国55处世界遗产,在家一次逛完(一)

  全景实拍:中国55处世界遗产,在家一次逛完(二)

  全景实拍:中国55处世界遗产,在家一次逛完(三)

 

  31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入选时间:2013  地址:云南

1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位于中国云南省南部,壮美的梯田广泛分布在哀牢山区、红河南岸,面积16603公顷。在近1300年的不断发展中,哈尼族人民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由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组成的“四素同构”台地耕作体系。为支撑主要农作物红米的生产,创造性发展了牛、鸭、鱼在内的综合农业系统。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位于中国云南省南部,壮美的梯田广泛分布在哀牢山区、红河南岸,面积16603公顷。在近1300年的不断发展中,哈尼族人民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由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组成的“四素同构”台地耕作体系。为支撑主要农作物红米的生产,创造性发展了牛、鸭、鱼在内的综合农业系统。

  在这里分布着82个村寨,传统的蘑菇房点缀其间,当地居民对大自然中的太阳、月亮、江河、森林及火有朴素的崇奉和世界观。长期稳定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以及独具特色的稻田管理系统,共同构成了人类与自然完美和谐的生态典范。

2

二维码进入红河哈尼梯田全景

 

  32

  大 运 河

  入选时间:2014  地址: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3

  大运河位于中国中东部,是一个巨大的水路系统,北起北京市,南至浙江省。大运河的开凿始于公元前5世纪,后陆续开凿完善。到公元7世纪时(隋代),大运河完成第一次全线贯通,成为贯通隋帝国的交通方式。

  大运河的开凿和工程建设中产生了众多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实践,创造出工业革命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的土木工程建设成就。

  通过运输粮食和战略性原材料,大运河成为帝国内陆交通系统的支柱。到13世纪的时候,大运河由2000多公里的人工河道组成,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中国大运河在保障国家经济繁荣稳定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中国大运河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功能。

4

二维码进入大运河全景

 

  33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入选时间:2014   地址:河南、陕西、甘肃、新疆

5

  “丝绸之路”是从中国汉唐王朝中央首都——长安、洛阳,延伸至中亚七河地区的,地跨5000公里的广阔的网络。它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世纪之间,一直沿用至16世纪。它连接了多个文明,促进了长距离的商贸、宗教信仰、科学知识、技术创新、文化实践和艺术等方面的交流活动。该遗产路网上包括的33个组成部分,涵盖了不同帝国和汗国的首都城市和宫殿建筑群,也包括了商贸聚落、佛教石窟寺、古代道路、驿站、关隘、烽燧、长城的段落、堡垒、墓葬和宗教建筑等。

6

二维码进入古丝绸之路全景

 

  34

  土 司 遗 址

  入选时间:2015  地址:湖南、湖北、贵州

7

  这片遗址位于中国西南山区,包括一系列部落领地。这些领地的首领被中央政府任命为“土司”,是这里十三至二十世纪世袭的统治者。这片遗址位于中国西南山区,包括一系列部落领地。这些领地的首领被中央政府任命为“土司”,是这里十三至二十世纪世袭的统治者。

  土司制度起源于公元前三世纪少数民族地区的王朝统治体系。其目的是为了既保证国家统一的集权管理,又保留少数民族的生活和风俗习惯。湖南老司城,湖北唐崖和贵州海龙屯均属于这片遗址,它是中华文明在元、明两代发展出的这种统治制度的特殊见证。

8

二维码进入土司遗址全景

 

  35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

  入选时间:2016  地址:广西崇左市

9

  花山岩画是国内外规模最大的古代岩画之一,其融整体(左江岩画)的规模宏大、单体(自身)的气势雄伟、个体人物(岩画中)体形硕大之“三大”特征于一体,从而形成的雄阔气势为其他岩画所不能比拟;花山岩画的图像大多采取平面塑造即投影单色平涂的创作方法,用特制的软笔在岩壁上涂抹图像轮廓,形成“剪影”般的艺术效果,造就了花山岩画粗犷的外貌及活跃的动感,具有极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壮民族先民绘画艺术的不朽杰作及传承。

10

二维码进入左江花山岩画全景

 

  36

  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

  入选时间:2017  地址:福建厦门

11

  鼓浪屿位于中国厦门市的九龙江出海口,是一座面积仅1.88平方公里的海岛,与厦门市区隔着600余米宽的鹭江海峡遥遥相望。鼓浪屿位于中国厦门市的九龙江出海口,是一座面积仅1.88平方公里的海岛,与厦门市区隔着600余米宽的鹭江海峡遥遥相望。

  随着1843年厦门开埠和1903年鼓浪屿公共地界的确立,这个位于帝国南部海疆的小岛突变为一扇中外交流的重要窗口,见证了清王朝晚期的中国在全球化早期浪潮冲击下步入近代化的曲折历程。

  在特殊的管理模式作用下,通过闽南本土居民、外来多国侨民和还乡华侨群体的共同营建,鼓浪屿发展成为具有突出文化多样性和近代化生活品质的国际社区,成为活跃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各国侨民、各界精英的理想居所,是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这一地区体现现代人居环境理念的独特范例。

  随着1843年厦门开埠和1903年鼓浪屿公共地界的确立,这个位于帝国南部海疆的小岛突变为一扇中外交流的重要窗口,见证了清王朝晚期的中国在全球化早期浪潮冲击下步入近代化的曲折历程。在特殊的管理模式作用下,通过闽南本土居民、外来多国侨民和还乡华侨群体的共同营建,鼓浪屿发展成为具有突出文化多样性和近代化生活品质的国际社区,成为活跃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各国侨民、各界精英的理想居所,是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这一地区体现现代人居环境理念的独特范例。

12

二维码进入鼓浪屿全景

 

  37

  良渚古城遗址

  入选时间:2019  地址:浙江

13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良渚古城遗址(约公元前3300-2300年)向人们展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个以稻作农业为支撑、具有统一信仰的早期区域性国家。该遗址由4个部分组成:瑶山遗址区、谷口高坝区、平原低坝区和城址区。通过大型土质建筑、城市规划、水利系统以及不同墓葬形式所体现的社会等级制度,这些遗址成为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14

二维码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全景

 

 

  (未完待续…)

 

  (原文刊登于公众号“文博圈”,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吴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