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重磅播出!看台山“侨批中的党史”
2023-07-21 上午 11:30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采编自澎拜号“台山发布”   
分享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7月4日,《“侨批”家书里的党史》系列专题片在央视“东方时空”栏目开播。该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一共五集。其中,聚焦江门台山伍丹谷家的侨批故事《八十多年的误会》作为专题片《侨批中的党史》第一集节目播出。这也是江门首创挖掘的《侨批中的党史》故事首次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屏播出呈现。

  《八十多年的误会》故事讲述了台山旅美华侨伍丹谷为了支援祖国的抗战,毅然将节衣缩食积累下来养家的血汗钱,全部用于购买救国公债,毫无保留。面对家人寄来的数封催银信,尽管心有愧疚,但仍无怨无悔,与家人回信道:“现在我们中国人,要先国而后家,然后我们的民族才可能在世界上求生存。国亡家何在?”展现了五邑华侨愿为祖国献出自己一切的赤子丹心。

  关于“侨批”

  请听阿布细细道来

1

  “侨批”是海外华侨华人寄给家乡亲人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在台山,“侨批”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银信。

2

  海口埠被称为“广府人出洋第一港”,曾是台山乃至五邑地区民众出洋的中转站,银信业一度十分发达,承载着一段重要的华侨史。当年海口埠银信业最为兴旺的西隆街有“银行街”之称,有钜信银号、永茂银号等6家银号。

3

4

  沿着海口埠的主街往里走,就可以看到纪录片的两个取景地——银信纪念广场和银信博物馆。银信纪念广场耸立的20根“银信柱”和648片烧制的银信瓷片,将台山海外华侨如何将汇款和家书结合到一起、如何送递、如何反哺家乡的历程,一一呈现在人们面前。银信博物馆共展出了千余张银信及反映近代华人在海外奋斗、支援祖国建设的图片,向世人讲述台山乡亲“海外奋斗故事”。

5

  银信是维系海外华侨与国内家人的经济与情感纽带。随着华侨华人渐渐在海外立足,源源不断的银信寄回家乡,而在保障侨眷温饱之后,积累下来的钱,通常用作改善家族的居住条件,大量的骑楼和碉楼在台山涌现,梅家大院就是其中之一。创建于1931年的汀江圩华侨建筑群,就是我们熟悉的“梅家大院”,位于台山端芬镇大同河畔。大院占地面积80亩,104幢二至三层带骑楼的楼房呈长方形排列,整齐划一,俨如一座小方城,同时又因为当地梅姓股东占了一半以上,故有“梅家大院”之称。

6

7

  除了买田置房,华侨积累下来的财富,最大的用途就为家乡举办公益事业和投资实业。从晚清开始,台山华侨在家乡投资兴办实业或捐资举办公益事业,并于民国时期达到高潮,其中他们尤为重视教育事业。当年,华侨捐资办学在台山掀起了一股热潮,台山县立中学、端芬中学、胥山中学、庙边学校、成务学校等近百所学校接连兴起,台山一跃成为广东省的教育强县。

8

  其中,台山县立中学(今台山一中)最著名,创建于1909年,它由众多华侨、港澳同胞捐建而成的台山侨乡名校。校舍依山而立,古朴典雅与现代流派兼备,颇具中西合璧的风格。如今,台山一中已是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9

  而另外一个取景地大湾小学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迄今已有百年历史,是当地著名华侨陈程学仿造美国西雅图的学校设计、捐建的,为纪念前人,又结合了中式祠堂建筑特色,堂皇壮观。这座百年老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在斗山地区素有世代书香的美誉,本乡近代各类人才、社会贤达,很多都是出于这间学校。

10

  这些侨校是台山华侨心系桑梓、支持家乡发展教育事业的见证。而薄薄的银信承载了海外华侨华人在异国他乡自强不息、艰苦拼博的人生故事,也体现了他们对家乡的牵挂,更体现出华侨华人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原文刊登于澎湃号“台山发布”,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责任编辑:熊灿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