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粤古驿道“Hello 5G杯”定向大赛(第一站·韶关乐昌)赛前采风:民俗篇
2020-06-08 下午 03:30   来源:南粤古驿道综合整理   
分享

  6月13-14日,2020年南粤古驿道“Hello 5G杯”定向大赛(第一站·韶关乐昌)将在韶关市乐昌市坪石镇举行。

1

  乐昌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北部,毗邻湖南,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坪石镇是乐昌境内一个有名的旅游城镇,也是乐昌市北面地区的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历史上曾被誉为广东八大重镇之一,有着“岭南第一镇”的称号。

2

图为坪石镇著名景点——金鸡岭。(何昆亮/摄)

  抗战时期,国立中山大学、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培正中学、私立广州大学等中高等院校纷纷内迁至粤北韶关、清远等地办学,文化教育一向落后的粤北山区顿时成为抗战时期的教育中心,延续了华南教育之“火种”。目前,乐昌坪石镇内的坪石老街、塘口村、三星坪村等办学旧址、遗址已成为目前广东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规划建设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重要空间节点。这里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着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让我们一起来好好感受一下吧!

 

  乐昌青蛙狮

  乐昌青蛙狮,俗称“蟾蜍狮”,又名“神狮子”,是广东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拟兽舞蹈,是象征着勇敢和力量以及驱魔、避邪、保人平安、带来吉祥等民俗色彩的娱人娱神活动,在乐昌三溪、秀水、坪石、黄圃等地区广为流行,是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

3

图为以乐昌青蛙狮为原型的IP形象。

  青蛙狮由6-9名民间艺人表演,其中三人敲锣、击鼓、打钹伴奏,另三人分别扮演狮、佛、猴,后两者手持葵扇、彩巾或青草,围绕狮子的前后左右,用幽默风趣的形态,做出各种逗、引、惊、惧的舞姿动作,配合青蛙狮多种动作套路表演,表演时间约为20分钟。

4

图为青蛙狮表演场面。

  青蛙狮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民俗学价值。它有着五百多年的游艺历史,几百年来一直存在于当地人的生活中,年节喜庆和农村大小喜事里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可以说,青蛙狮这一极具特色的民俗表演里蕴含着乐昌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

 

  乐昌渔鼓

  乐昌渔鼓是流行于广东乐昌境内的传统说唱艺术,起源于道曲,故亦有“唱道情”之称谓。其衍变为曲艺形式后,为了方便表演,加上渔鼓(亦称道筒)、简板作为伴奏乐器,逐渐改称为渔鼓。

5

图为乐昌渔鼓表演现场。

  乐昌渔鼓采用坪石方言进行演唱,以唱为主,说为辅,唱词基本为七字句,通俗易懂,唱腔由两句和四句上下两腔反复演唱的单曲体构成。其表演曲目多取材于当地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及社会生活的身边事,以人民的劳作过程和民间日常的生活事为主。渔鼓戏中所表现的剧情节一般较为简单,但语言俏皮活泼,通俗易懂,含义深刻,充满了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和民间歌舞色彩,代表曲目有《晒绣鞋》《蠢子卖纱》《下洛阳》《张春打楼》等。

6

图为乐昌渔鼓表演道具。

 

  乐昌花鼓戏

  乐昌花鼓戏,俗名“唱花鼓”、“调子戏”,源于乐昌民间圈地作场而演唱的灯彩歌舞“踩矮台唱调子”,其历史记载最早可见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现主要流传于乐昌市及其周边乡镇。乐昌花鼓戏的音乐、唱腔独特,舞台演唱以乐昌坪石镇方言为准,唱法形式多样。

7

图为乐昌花鼓戏。

8

图为乐昌花鼓戏演出道具。

  乐昌花鼓戏素有“小、笑、活”和“无丑不成戏”之说,所谓“小”,除演出剧目小之外,还有戏班规模小、表演行当小等特点;所谓“笑”,即乐昌花鼓戏擅长演出喜剧、闹剧,表演通俗、幽默、风趣,喜剧色彩浓厚;所谓“活”,即在表演时不受场地限制,既可在高石上演出,也可在较为宽敞的禾坪、庭院、堂房、广场上圈地作场而演唱。“无丑不成戏”则是指乐昌花鼓戏剧目中都需要有“丑”角色出现,丑角表演时多用色眼、呆眼看人,常走矮步、打扇花等,表演夸张又不失生动。

9

图为乐昌花鼓戏传统古装小戏《地保贪财》选段剧照。

  乐昌花鼓戏早期的表演剧目多取材于当地的民间传说和神话传说,剧目情节较为简单,多为一丑、一旦扮演的“二小戏”(又名“对子戏”),或小生、小旦、小丑为角色的“三小戏”。清末民初,受外来高台大戏的影响,逐渐出现了《三看亲》、《柴姑记》、《云南寻夫》、《朱买臣卖柴》等中、大型剧目,其题材也扩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成为乐昌人现代精神和物质生活的一个缩影。

 

  (注: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周文娟